一、探礦權證基本情況:
勘查許可證編號:T659306
探礦權人:江西聯圣實業有限公司
勘查項目名稱:新疆溫泉縣沙爾貝力克銅礦普查
圖幅號:L44E018013, L44E017013
勘查區面積:12.26km2
探礦期限:2011年5月19日~2013年5月19日(探礦權延續正在辦理中)
勘查單位:陜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西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
礦區范圍拐點坐標:
1 、81°06′24″ 45°10′45″
2 、81°08′39″ 45°10′45″
3 、81°08′39″ 45°08′30″
4 、81°06′24″ 45°08′30″
二、礦區基本情況:
交通位置:位于溫泉縣西北約30千米處,行政區屬溫泉縣管轄。溫泉縣有簡易公路通往礦區,交通較方便。
自然地理:勘查區位于準葛爾阿拉套山與天山西段交匯地帶
地勢總體北高南低,屬高山區。海拔高程2700~3525米,最高海拔高程3525m,相對高差200~300米,屬中等切割程度的中山區。
以往工作: 50~80年代本區先后進行了小比例尺的區調、化探掃面及多金屬、銅礦的普查勘探工作。1988年新疆地礦局第一區調大隊六分隊進行了1∶20萬巴斯坎山隘幅、霍城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建立了這一地區的地層系統和構造格架。代表了本區最新、最高的基礎地質研究程度。
礦區已投入工作量:1:10000地質草測12.26Km2;1:25000水系沉積物測量12.26Km2;1:2000地質剖面測量5.54 Km;1:2000地化綜合剖面 2 Km。槽探600m3。
三、礦區礦產特征:
區域礦產:測區位于古亞洲成礦域;伊利成礦省;伊犁微板塊北緣(復合島弧帶)Au-Cu-Mo-Pb-Zn-Fe-W-Sn-P-石墨成礦帶;阿拉套(陸緣盆地)W-Sn-Cu-Au-Pb-Zn礦帶中部,該成礦帶為新疆北天山地區主要的鎢錫礦成礦帶。目前已知的勘查區東部主要礦產地有喀孜別克中型錫礦床、查基爾梯小型鎢(錫)礦床、庫斯臺小型錫(鎢)礦床和租魯洪小型鎢礦床;成因類型為云英巖-石英脈型礦床類型。其它還有阿卡提銅礦點,博羅河銅礦點,阿阿克賽金礦點等分布,區域成礦地質條件較好。
礦區地質:勘查區位于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準噶爾微板塊、薩烏爾~二臺晚古生代島弧帶中部南緣;地層區劃隸屬中天山地層大區伊犁地層區的溫泉地層小區。勘查區地處沙爾貝力克巖體(華力西中期侵入細粒~中粒似斑狀二長花崗巖)與下石炭統章古蘇組(C1z)變質粉砂巖接觸帶,接觸帶石英脈發育,圍巖蝕變強烈,主要圍巖蝕變有云英巖化、綠泥石化、硅化、角巖化等;主要礦化有孔雀石、黃鐵礦化、黑鎢礦化等。
物探異常:未進行物探工作。
化探異常:通過1:2.50000水系沉積物測量圈定以W、Sn、Mo為主的綜合異常6處,單元素異常濃集中心明顯,具有明顯的內、中、外帶分布。異常主要位于沙爾貝力克華力西中期花崗巖巖體與下石炭統地層接觸帶。
遙感異常:遙感圖上蝕變清晰可見,與物化探異常基本吻合。
礦體特征:本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僅作過1:2.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及1:1萬地質草測,在花崗巖體內接觸帶云英巖化花崗巖中采撿塊化學樣有鎢、錫礦化顯示(WO3 0.18%、錫未作分析);黑鎢礦化石英脈主要呈細脈狀、網脈狀;主要礦石礦物為黑鎢礦、錫石、黃鐵礦,少量的磁鐵礦等。與成礦關系最為密切的圍巖蝕變為云英巖化。
四、成礦規律:
成礦類型:礦床成因類型為云英巖型,產于鈣堿性或堿長花崗巖頂部和外接觸帶圍巖中,沿斷裂帶或裂隙帶呈團塊體或網脈狀。
控礦因素:
構造控礦:其一,薩烏爾~二臺晚古生代島弧帶控制含鎢、錫花崗巖體及其伴生的鎢、錫礦床的分布;其二,深大斷裂帶控制含鎢、錫花崗巖體的分布,在巖體頂部及凸起部位,原生節理裂隙或破碎帶云英巖化發育地段鎢、錫富集成礦。
巖體控礦:堿性、偏堿性花崗巖與鎢、錫礦床的形成關系十分密切,鎢、錫礦多發育在巖體邊緣,頂部或內外接觸帶中。
地層控礦:鎢、錫礦產于華力西中期侵入細粒~中粒似斑狀二長花崗巖與下石炭統章古蘇組(C1z)變質粉砂巖接觸帶,地層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礦化和礦化類型。
五、找礦遠景:
勘查區地處阿拉套(陸緣盆地)W-Sn-Cu-Au-Pb-Zn礦帶中部,位于喀孜別克中型錫礦床與查基爾梯小型鎢(錫)礦床、庫斯臺小型錫(鎢)礦床和租魯洪小型鎢礦床挾持部位;區內鎢錫礦床成因類型均為云英巖-石英脈型礦床類型,預示本區有良好的尋找鎢錫礦床的找礦潛力。